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平台 > 各级平台 > 正文
国土资源部岩溶生态环境-重庆南川野外基地简介
发布时间: 2017-05-16 12:16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一、野外基地概况

  • 位于重庆市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8°50´-29°20´,东经107°-107°20´

  • 2011年11月被国土资源部纳入野外科学观测基地。其前身是金佛山岩溶环境观测站,始建于2000年,是我国位于西南地区的一个综合性岩溶环境野外站。

南川野外基地区位图

二、野外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地层、岩性分布相对齐全

  • 金佛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出露地层时代分别为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和二叠系,岩性由寒武系、奥陶系的白云岩到二叠系的灰岩组成,碳酸盐岩类型齐全。

金佛山山麓至山顶地质剖面图

2)气候垂直分异明显

  • 金佛山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由于受垂直高度变化的影响,从山麓到山顶,气候的垂直分异明显,由山麓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逐渐过渡为山顶的温带气候。

    3)岩溶水文系统的脆弱性

  • 在金佛山保护区内,随着旅游活动强度的增加,岩溶地下水受到严重的污染,表现出岩溶水文系统的高度脆弱性。

    4)岩溶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 垂直地带性特征明显,即在海拔较低的山麓地区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黄壤的地带性岩溶生态系统,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逐渐变化为常绿-落叶混交林、针叶林-山地黄棕壤的温带岩溶生态系统。

  • 已知植物302科,1607属,5655种,其中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298种,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16种。

    5)专有性

  • 岩溶石生植被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完整性。

  • 海拔2200米金佛山古佛洞中巨厚砾石的来源。

  • 中国南方台原面上旅游活动影响下的岩溶地下水环境的演变过程和机制。

三、野外基地科学监测和研究概况

  • 旨在结合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瞄准国内外岩溶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科学问题,探索岩溶动力系统的运行规律、机制以及资源环境效应(岩溶水土资源优化配置、岩溶作用碳循环与全球变化、岩溶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与生态恢复),为解决岩溶地区的资源环境问题及长江上游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理论、技术支持体系和创新平台。

  • 研究主题:脆弱岩溶环境

  • 研究内容:(1)岩溶水资源与水环境;(2)岩溶地质作用与碳循环;(3)石漠化过程与防治;(4)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不确定性及岩溶记录

  • 研究方法:自动化监测、室内测试

  • 监测点:现有水房泉、碧潭泉、羊口洞等3处监测点。获取连续的高精度、高分辨率有关岩溶环境的基础数据。共获得各种相关数据记录120000余条,涉及岩溶水文、水质、气候、水土流失、洞穴环境等诸多方面。

水房泉监测点

碧潭泉监测点

四、开放交流情况

  • 先后有来自美国、瑞士、南非、德国、巴西、加拿大、荷兰等国的22位研究人员在基地进行合作研究,也是历届国际学术会议的野外考察基地。

五、野外基地运行管理情况

  • 制定了野外基地的行政管理条例、日常工作管理、观测和管理条例、仪器设备和数据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